媒体聚焦丨启迪之星刘雪良:对孵化平台的有效支持有助于快速培育“专精特新”打印

发布时间:2022-03-22来源:《中国经济时报》

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“专精特新”首次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着力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在资金、人才、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。对此,《中国经济时报》今日进行了专题报道,并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启迪控股孵化业务总监、启迪之星常务副总经理刘雪良。“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扶持‘专精特新’企业,期待从中推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‘小巨人’来。一方面在加大对这些企业支持的同时,也应该加大对头部孵化平台机构的支持,通过市场的手段能更有效地对‘专精特新’企业进行全方位、全天候的培育,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打造出一批‘小巨人’、独角兽企业来。”

 

微信图片_20220322125610c.jpg

 ▲ 《中国经济时报》3月22日报道

 

专题报道指出,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在国家层面上,“着力培育‘专精特新’企业”今年首次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在地方层面上,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梳理31个省区市的2022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发现,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成为各地“比拼”的重点。各地都将其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、激励企业技术创新、培育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

 

启迪控股孵化业务总监、启迪之星常务副总经理刘雪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,从普通企业变成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最主要的难点是,企业在其所处的领域里是否专业化,尤其是,是否具有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的核心技术。比如,有的企业从事传统行业,就很难成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所以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主要还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。

 

目前,具有“专精特新”特点的企业也需要加快补齐其他短板。刘雪良说,有些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虽然具有“独到”技术,但是由于刚刚走上正轨,研发需求比较强,而各种创业资源相对紧缺,通常缺少跟大院大所的技术合作,且大多数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都是工科背景的创业者,管理经验和知识有所欠缺,这些阻碍着他们快速、有效地成长。

 

未来,着力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有助于让数量众多、掌握一批“卡脖子”技术的中小企业成为繁荣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。“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扶持‘专精特新’企业,期待从中推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‘小巨人’来。”刘雪良建议,各级政府都对获得“专精特新”的企业有很多奖补政策,融资渠道资源也都向这些企业倾斜。政府一方面对这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,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的科研资源开放给这些企业,同时加大对头部孵化平台机构的支持,通过市场的手段能更有效地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全方位、全天候地进行支持,争取用更短的时间打造出一批“小巨人”、独角兽企业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