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前线》刊发清华学子在英调研见闻:“启迪实践”让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理念被理解铭记打印

发布时间:2025-01-16来源:《前线》客户端

1月15日,北京市委《前线》客户端刊发清华大学学子何沂轩在英国期间的实践调研文章。


其中,在“身份”篇章,作者写道:“作为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,我对这句话十分熟悉,但也深知在海外传播中国声音的困难。尽管此前学习了许多国际传播理论,但总感觉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。这一次,通过实地走访英国的媒体与企业,在与当地民众、学者的交流过程中,我对‘讲好中国故事’有了新的理解。”


“在剑桥启迪科技园,我们本期待了解中国在海外的企业如何能更好代表国家形象,然而座谈交流后,才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需要刻意强调国家身份。当中国企业带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时,自然会有人愿意了解企业背后的故事,通过踏踏实实做事,‘人类命运共同体’的理念会被更多人理解、铭记。”(原文附后)


原标题:《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另一种可能》

作者:何沂轩(清华大学)

来源:《前线》客户端  责任编辑:马春梅


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,在飞机即将抵达伦敦时,我朝舷窗向外眺望,蔚蓝的英吉利海峡尽头即是大不列颠岛。蜿蜒的泰晤士河映入眼帘,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,鳞次栉比的高楼与错落有致的平房交相呼应。一望无际的青翠草坪深处,点缀着一座精致的米黄色城堡,定睛一看,即是出现在中学英语课本和电视新闻中的温莎城堡。


印记


在英国,中国印记之多超乎想象:伦敦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国餐厅与超市,剑桥河畔篆刻着徐志摩诗歌的石碑,大英博物馆的晚清特展与众多跨越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藏品,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引人入胜的中国现当代艺术……


微信图片_20250116091924c.jpg

大英博物馆正在举行的晚清特展


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,参赞为我们生动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,77年前,舟山渔民拼死救出了“里斯本丸号”上的384名英国人。如今,这一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,获救英国人的家属依旧与中国保持着联系。伦敦国王学院的Kerry Brown教授对中英两国交往的历史如数家珍,他相信能够通过历史的视角促进中英两国人民间的互信。


在剑桥,我们开展了街头采访,了解英国人民对中国的认知,并邀请他们用画笔在T恤上描绘出对中国的印象。熊猫、长城、汉字、上海的摩天大楼、西安的兵马俑……一些曾前往中国旅游的英国人表示,中国充满“奇迹”与“壮丽”,留给他们无数惊讶与难忘的回忆。


微信图片_20250116091932c.jpg

在剑桥街头对当地人进行采访


身份


我们实践调研的主题是“讲好中国故事”,作为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,我对这句话十分熟悉,但也深知在海外传播中国声音的困难。尽管此前学习了许多国际传播理论,但总感觉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。这一次,通过实地走访英国的媒体与企业,在与当地民众、学者的交流过程中,我对“讲好中国故事”有了新的理解。


在剑桥启迪科技园,我们本期待了解中国在海外的企业如何能更好代表国家形象,然而座谈交流后,才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需要刻意强调国家身份。当中国企业带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时,自然会有人愿意了解企业背后的故事,通过踏踏实实做事,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理念会被更多人理解、铭记。


在英中协会与负责人讨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时,大家聊到了韩国流行文化在欧美的盛行,这让我们思考,能否将文化与商业更好地融合。面对英国学习中文人数减少的状况,我们也许可以用不一样的思路进行推广,比如“中文,一门很容易说不好的语言”。


视角


在日常生活中,不难见到西方媒体批评甚至“抹黑”中国的报道,导致我们对西方媒体产生反感。在对话交流此问题时,英国学者表示,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中西方媒体聚焦的职责不同。西方媒体更注重监督和批评,其批评本国政府的力度远远大于“抹黑”其他国家,从而推动公民和政府对于各类社会问题的关注。因而,理解双方媒体与政治体系的差异,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世界。正如凤凰卫视驻英国站记者所说,当代青年需要多阅读经典,通过了解不同的文明和历史,才能真正理解如今各国间存在的差异。当我们谈论该如何“讲好中国故事”时,也需要破除偏见,通过真诚的交流,还原世界的样貌。


微信图片_20250116091935c.jpg

参访凤凰卫视驻英国站


亲历


微信图片_20250116091939c.jpg

与热爱中国的希腊餐厅的老板合影


回想起在英国实践调研的这10天,一些画面令我难以忘却:在英国的第一顿晚饭,希腊餐厅的老板带着亲切的笑容,跟我们学习中文里的“友谊地久天长”;在英国的第一个早晨,我们踏出地铁站时,第一眼看到的是沐浴在晨光中闪烁着金光的大本钟;在访问英国下议院途中,我们穿着正装走在街头,与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一同前行,仿佛已经融入了本地人的生活。


微信图片_20250116091942c.jpg

夕阳下的泰晤士河


感知不同文明的景色与建筑、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、遇见形形色色的人,“行万里路”探索世界的意义正在于此。曾经我对英国总带有一些刻板印象:阴冷的天气、高冷的人们、单调的食物……如今,我脑海里的英国更加真实立体:尽管有时天气变幻莫测,但阳光灿烂时,一切都生机勃勃;尽管有时难以与英国人攀谈,但敞开心扉后,也会欢声笑语;尽管吃两次炸鱼薯条就会厌腻,但还是会回味多元文化带来的各国菜肴。


实践结束了,我们心中的英国印象不再是单调刻板的,而是带着路人迎面走来的气味、大本钟每半点敲响的声音、莎士比亚戏剧的画面、清凉河水的触感和多元食物的味道。


“讲好中国故事”,要塑造中国真实的形象,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身前往,漫步于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,跨越历史的长河见证中华文明的灿烂,行走在田野乡村,感受乡村振兴的日新月异……这些亲身的体验会成为分享给亲朋好友的一段故事,写在记事本和博客上的随笔,被更多的人听见和看见。